close
實價登錄大翻修 「門牌全都露、調查假交易」
每每成交後,送出實價登錄後的那一刻,至地政改了又改
有人嫌登高,有人嫌登低,政府在計算方式上卻無法取得統一方式
有時屋主急售賣低了,社區的住戶前來抗議
有時屋主的屋況或樓層較優所以價格較高時,買方又覺是被市場墊高?
事實上,仲介並沒有如來佛的能力
亦無法偷天換日
倘若可以像國外透明落實實施,何嘗不是件好事
記者游智文╱即時報導
實價登錄上路五年,內政部研議大翻修,包括門牌全都露、移轉登記時同步登錄,預售屋簽約後30天內登錄、擴大假交易調查權等。
實價登錄上路滿5年,內政部擬翻修相關法規。資料照片

實價登錄在2012年8月上路,10月公布首批實價交易資料,採區段式,最先以50號為一個區間,目前縮小到30號,預售屋則是代銷結案後30天內登錄。
內政部地政司長王靚秀表示,過去考量國人多認為賣屋具私密性,賣屋價格不願意別人知道,因此實價登錄最初上路時,採去識別化方式。
她說,實際上揭露門牌,沒有公布個人姓名、統一編號等資料,並不涉及隱私,未來除了公布幾號幾樓,還將進一步建立不動產交易履歷,民眾上網就可查出房屋歷次交易價格。
現行房屋交易,規定移轉登記後30天內登錄實價,但常有民眾忘記登錄申報,遭開罰3至15萬元,未來也將改為移轉登記時,同步登錄實價,一次到位,以即時反映市況,並提升價格準確性。預售屋目前為結案後30天內登錄,揭露資料多是二、三年前的價格,目前也研擬簽訂買賣契約書後30日內就需登錄,並將起造人或建商自行銷售全面納入實價登錄範圍。
王靚秀說,對異常交易價格,地政人員目前僅能就契約書進行查核,無法追查資金流向,難以確認是否為假交易,未來將爭取調查權,針對有問題的登錄進行資金、貸款情況調查,如果故意申報不實資訊、限期不改正,研擬提高罰款50到100萬元。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