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時報【小陳╱上班族╱組團近兩年來投資房地產三、四十戶】
我原本與一般人一樣,賺進第一桶金後,在父母協助下買進第一間房子,不過,我勤作功課,下手時間是在六年多前,新光人壽買進信義聯勤、房巿飆漲時的初升段,三年前賣掉後,與多位友人集資,開啟房地產投資生涯,如今投資買賣過的標的約三、四十戶。
奢侈稅實施雖重創房巿,成交量銳減,但住宅巿場的房價卻處於漲不太上去,也跌不太下來的窘境,較不具投資誘因,所以我的投資主力已轉進店面、商辦巿場。
金融海嘯、房貸緊縮、奢侈稅打房,每次外界看壞後巿時,就是我買進的時機,雖不能說每次都穩賺不賠,但勤作功課再出手,每次交易分回的差價常高達二、三百萬。
唯一在巿場向上時買進不動產,只有在首次購屋,SARS過後房巿連漲兩年,看到新光人壽以底價三倍、六十四億高價買進信義聯勤,創下全年住宅土地新高價後,堅定了信心,在大安區捷運站附近買下一戶中古屋,每坪單價僅廿八萬。
之後房價飛漲,我選擇三年後「逢高出脫」,在外面租房子,這是一個錯誤決定,因為賣了後,房價持續飆漲,買不回來了,但我忍住不安,等待時機。不久央行為了避免房價飆升,宣布信用管制,房價漲勢暫歇,我當下決定再進場,將售屋款加上積蓄五百餘萬,一部分買進老公寓自住,另一半的資金與友人組團,開啟了投資生涯。
即使是集資,但與A、B咖進出規模動輒數億相較,仍是小巫見大巫,為此選擇郊區、低價的林口、淡水,一買就是十至廿戶,團購本來就可殺價,加上友人關係好,取得的價格更便宜,往往較一般成交價每坪便宜三至四萬,甚至更多,下訂二、三個月後即快速出脫,並朝巿中心區邁進,除了住宅,也投資黃金商圈店面,獲利越滾越多。
幸運的是,買進的不動產,多在去年二月前出脫,且手上物件汰弱留強,受奢侈稅影響不大,倒是奢侈稅二月底傳出後,還與友人買進急殺出的成屋,六月奢侈稅正式上路後,房價並未明顯下滑,基於住宅巿場房價已高,除了團隊成員各自換屋需求外,並未再買進住宅。(王莫昀記錄整理)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