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40歲的你還沒明白這一點,那你這一生一定是一事無成
我認識一個人,他曾經以全省第三的成績考入某著名大學經濟系,研究生畢業後進了一個半政府半企業的機構工作。
用了5年時間做到業務處副處長,年薪達到20萬。那時他剛過30歲,之後就開始了無規則的跳來跳去。到現在有10年了,收入竟還沒有10年前掙得多。
到底是為什麼?很多像他這樣很有才華的人為什麼會走到這種地步?
30歲左右的職場人出現這種問題,主要有以下瓶頸:
1. 僅僅聰明的去做事,忽視做人
他們做事上非常聰明,但是做人上不夠精明,做領導他還缺乏智慧。在這個年齡段自以為做事就是一切,討厭那些複雜的人際關係。
然而人必須經過一段做事的錘鍊,再到更高一段精明的做人,才能智慧的去做領導,在更高的層面運籌帷幄。像上文所說的30左右的職場人,他還沒有錘鍊到這一步。他還停留在最低的做事層面上。但是他認為這世上做事就夠了,別的都不用。
我有個朋友,是程式設計師,乾了十多年了,技術上非常牛,公司內甚至同行業比得過他的都沒幾個。然後公司升他到總監,但乾了半年就下來了,後來我們倆見面一聊我就知道他肯定僅僅停留在做事的層面上,不會做人,還看不起那些管理層,覺得人家沒真本事,只是在混飯吃。
其實恰恰相反,做事僅僅是高端職位的最低級,必須學會做人、處人,與人斡旋,才能走到高處。
2.受制於成長的背景,拒絕改變
大多數人都沿著父母的教誨或者從小規劃的路線一直走下去,很可能會在前10年走得非常順,但是30歲以後就出現跳來跳去的現象,升不上去了。
因為越過做事層面,往上走,或者往其他方向走,就超出了他的成長背景知識和閱歷,沒人指導,懵了。更重要的是時代變了,父母、老師教的那一套已經不管用了。
像很多人,出身於普通家庭,父母是公務員或者教師或者甚至是農民,從小的教育就是「老實做人,踏實做事」,這話大面上沒錯,但在30歲以後就沒有指導意義了。
你做事已經做的不錯了,如果還是踏踏實實做一輩子,那就陷入了上述的第一個陷阱,可能永遠只是個勤懇的小蜜蜂,無出頭之日。
3. 目標多元化,不夠專心
人活在世界上,就不得不收到社會評價體系對他的影響。
社會評價體系裡面有三個主要目標:榮譽、權力和財富,所有的東西無論如何追求都會歸結到這三個坐標。2、30歲的職場人往往比較貪心,會同時追求這三個方面。
但是這三個坐標軸,有不同的規則。有的人就是因為往三個方向同時奔,每天早上起來,在權力這個山上奮鬥,中午又跑到榮譽山上去,晚上到財富山上跑一下,最後這人要累死在山谷裡面。
所以30歲的人如果能明白這一點:「三座坐標軸不是相交的,而且三座山是不可能同時爬的」,那你這一生很可能有了不起的職業前景。如果到40歲你還沒明白這一點,那你這一生當中一定是一事無成的。
4. 難耐恐懼和誘惑
在的社會是變革的時代,誘惑太多,人在職場上耐不住外界的誘惑,偏離了原來的目標。就像上述所說的在榮譽、權力、財富三個山頭跑來跑去都想追求,結果什麼都沒追到。
而且,在追求自己目標時,很容易把外界的困難和危險信號放大,最後引發內心的恐懼而退怯。那些成大事的人,比如馬雲,從來沒有怕過任何東西。
當初做「中國黃頁」時,馬雲找了24個朋友一起,23個人反對他,結果他想了一夜還是要做。然後在很多城市推廣他的中國黃頁時,他一律被稱為騙子,但馬雲仍然像瘋子一樣不屈不撓。
天天出門跟人侃網際網路,說服客戶。業務就這樣艱難地開展了起來。1996年營業額不可思議地做到了700萬!
第二次創業失敗後,馬雲集結了18個人在杭州家中創立了阿里巴巴公司,在網際網路和電子商務在中國還是一片空白的時候,他看準趨勢、無所畏懼、一往無前,並且不留退路。然後才有了阿里巴巴帝國、淘寶和支付寶如今的輝煌。
「其實最大的決心並不是我對網際網路有很大的信心,而是我覺得做一件事,經歷就是成功,你去闖一闖,不行你還可以調頭,但是如果你不做,就像你晚上想想千條路,早上起來走原路,一樣的道理」。馬雲提起當初,讚賞的是自己的膽大勇氣而不是眼光。
留言列表